苏轼苏洵苏辙合称三苏

苍茫大地

三苏的来头不小

说到三苏,那可是宋朝文坛的一股清流,也是一股泥石流。他们仨——苏轼、苏洵、苏辙,不仅姓氏一样,连才华都像是从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苏洵是老爹,苏轼和苏辙是儿子,这父子三人合称“三苏”,简直就是一个文学界的“家族企业”。

苏轼苏洵苏辙合称三苏

老爹苏洵年轻时是个不折不扣的“浪子”,整天游手好闲,直到二十七岁才突然醒悟,决定发奋读书。结果这一读不要紧,直接把自己读成了文坛大佬。苏轼和苏辙呢,从小就被老爹逼着读书,估计小时候没少在心里嘀咕:“老爸,你能不能让我们玩会儿?”不过后来证明,这俩小子也没辜负老爹的期望,一个成了“东坡居士”,一个成了“小坡居士”(开玩笑的)。

苏轼:文坛的“段子手”

要说三苏里最出名的,那非苏轼莫属。这家伙不仅诗词写得好,还是个超级段子手。他的诗词里常常带着点幽默感,比如那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听起来就像是在说:“我穿个草鞋都能跑赢马,下雨算啥?老子不在乎!”这种豁达的态度让他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苏轼的段子手属性还体现在他的生活态度上。他被贬到黄州时,日子过得并不富裕,但他却能自得其乐。他发明了东坡肉(没错,就是你们现在吃的那种),还写了一篇《猪肉颂》来赞美这道菜:“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这哪里是在写菜谱啊?分明是在写人生哲理!难怪后人称他为“吃货界的诗人”。

苏辙:低调的实力派

相比哥哥苏轼的高调和张扬,弟弟苏辙就显得低调多了。他不像哥哥那样喜欢到处写诗、写文章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而是更倾向于在朝廷里做实事。不过别以为他低调就意味着没才华——他的文章同样写得极好,只是风格比较内敛罢了。

苏辙的性格也和他的文章一样沉稳。他在官场上虽然不如哥哥那样风光无限(毕竟哥哥经常因为直言进谏而被贬),但也算得上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他的政治才能甚至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宋神宗曾经称赞他说:“卿之才学不在乃兄之下!”这话要是让苏轼听到了估计会笑出声:“哈哈哈!我弟弟比我厉害!我骄傲!”(当然这只是我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