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的“天监”年号,听起来像是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APP
南朝梁天监年间,这名字一听就让人觉得特别有文化底蕴,仿佛是某个古代版的“天眼查”或者“天监宝典”。其实呢,这“天监”是梁武帝萧衍的年号,意思大概是“上天监督”,听起来像是老天爷在天上拿着个小本本,记录着人间的一举一动。不过,梁武帝可不是那种只会坐在皇宫里喝茶的老头儿,他可是个实打实的文艺青年,不仅喜欢写诗作赋,还特别信佛,甚至一度想出家当和尚。结果呢,大臣们急得团团转,赶紧凑钱把他从寺庙里赎回来继续当皇帝。这事儿要是放在今天,估计得是个热搜话题:#皇帝出家# #大臣集资赎主#。
梁武帝的“吃货”本色
别看梁武帝整天念经拜佛,他可一点儿都不像个苦行僧。据说他特别喜欢吃素食,尤其是豆腐和豆制品。这下好了,整个南朝的豆腐产业都被他带动起来了。你想想啊,皇帝都爱吃豆腐了,那老百姓能不跟着吃吗?于是乎,豆腐摊贩们纷纷在街头巷尾摆起了小摊儿,豆腐脑、豆腐干、豆腐皮……各种豆制品琳琅满目。梁武帝甚至还专门写了一本《豆腐经》来指导大家怎么吃豆腐。这要是放在今天,估计得是个美食博主的节奏:#梁武帝教你做豆腐# #素食皇帝的美食日记#。
梁朝的“文艺复兴”
南朝梁天监年间不仅是吃货的天堂,还是文艺青年的乐园。梁武帝自己就是个大文豪,写诗作赋样样精通。在他的带动下,整个南朝的文化氛围特别浓厚。文人墨客们纷纷涌向建康(今天的南京)这座文化之都,开诗会、办讲座、搞文艺沙龙……简直比今天的豆瓣小组还要热闹。不仅如此,梁武帝还特别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他在位期间创办了国子学和太学等教育机构培养人才这些学校可不是那种只会背书的死板学校而是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创新思维的地方这不就是古代版的“创新工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