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仁义形象
陈寿在《三国志》里对刘备的评价,可以说是相当正面了。他笔下的刘备,简直就是一个行走的“仁义”代言人。陈寿说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这话听起来就像是刘备每天都在发好人卡,对谁都好得不得了。不过,你别以为这是陈寿在拍马屁,人家可是有理有据的。比如,刘备在荆州的时候,对诸葛亮那是信任得不得了,直接把军国大事都交给他处理。这种信任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毕竟诸葛亮当时还年轻,谁知道他能不能扛得住这么大的担子呢?但刘备就是敢赌这一把,结果还真赌对了。
再比如,刘备对关羽、张飞那也是没话说。虽然这三个人经常被调侃成“桃园三结义”的塑料兄弟情,但在陈寿笔下,他们的关系可是铁得很。关羽、张飞跟着刘备东奔西跑这么多年,从来没有二心。这可不是光靠嘴上说说就能做到的,得靠实际行动来证明。所以陈寿说刘备“机权干略不及魏武”(意思是说刘备的智谋和权术比不上曹操),但他的仁义却是曹操比不上的。
刘备的政治手腕
不过呢,别以为陈寿只夸了刘备的仁义一面。他在书里也提到了刘备的政治手腕。虽然大家一提到刘备,第一反应就是“仁义”两个字,但别忘了,他可是蜀汉的开国皇帝啊!没有点政治头脑怎么能行?陈寿就说了:“先主之弘毅宽厚……然折而不挠……终能总御皇机……诚君臣之至公……”这话的意思是说,虽然刘备有时候会遇到挫折(比如被曹操追着打),但他从不轻易放弃。而且他还能在关键时刻掌握大权(比如在白帝城托孤),这种能力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而且你别看刘备平时对人好得不得了(尤其是对诸葛亮),但他也不是完全没有心机的。比如他在荆州的时候,表面上对刘表客客气气(毕竟刘表是他的老大哥嘛),但实际上心里早就盘算着怎么把荆州弄到手了。后来果然如他所愿——刘表一死(还是个意外)、荆州就落到了他手里——这事儿怎么看怎么像是提前计划好的!所以你说陈寿夸他“弘毅宽厚”是真的吗?当然是真的!但你说他没点政治手腕?那可就太小看他了!
刘备的历史地位
最后咱们再来说说陈寿对刘备历史地位的评价吧!虽然《三国志》是一本正经的历史书(至少表面上是这样)、但陈寿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还是挺幽默的——至少比那些动不动就板着脸的历史学家要幽默多了!比如他在评价魏、蜀、吴三国的开国皇帝时就说:“曹公仗旄钺以来伐罪……孙氏因江东之众以抗衡中原……先主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这话听起来像是在夸三个国家都很厉害的样子——但实际上呢?重点还是在夸咱们的刘皇叔啊!你看啊:曹操虽然厉害(仗旄钺来伐罪)、孙权也不差(因江东之众抗衡中原)、但只有咱们的刘皇叔最牛逼——就算是在最困难的时候(颠沛险难)、也能保持自己的信义不变!这种境界可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好吗?!所以你说陈寿是不是在变着法儿地夸咱们的刘皇叔?绝对是啊!而且夸得还特别高级——既不显得太肉麻、又能让人感觉到他对刘皇叔的那种敬佩之情!所以说啊:如果你想学怎么优雅地拍马屁的话——那就多读读《三国志》吧!保证你能学到不少东西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