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的“开局”其实挺顺
李自成这哥们儿,一开始的“创业”之路可以说是顺风顺水。他原本是个小兵,后来因为受不了上司的压迫,干脆带着一帮兄弟起义了。那时候明朝已经是风雨飘摇,老百姓日子过得苦哈哈的,李自成一呼百应,队伍迅速壮大。他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听起来特别接地气,老百姓一听,这不就是咱们想要的吗?于是纷纷加入他的队伍。李自成的军队一路高歌猛进,很快就打到了北京城下。崇祯皇帝一看形势不妙,干脆在煤山上吊了。李自成就这么轻松地进了北京城,成了“大顺皇帝”。
李自成的“管理”出了大问题
可惜啊,李自成这哥们儿虽然打仗有一套,但管理国家可就差远了。他进了北京城后,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当皇帝。首先是他自己就开始飘了,整天沉迷于享乐,连最基本的军纪都不管了。他的手下也开始胡作非为,抢东西、欺负老百姓、甚至调戏妇女。这哪是起义军的作风啊?简直是土匪进城了!更糟糕的是,李自成对明朝的官员和士绅的态度非常恶劣。他不仅没收了他们的财产,还动不动就杀人泄愤。这样一来,本来可能支持他的人也全都站到了他的对立面。可以说,李自成在北京城的这段时间里,把自己的形象彻底搞臭了。
外部压力和内部矛盾让李自成彻底崩盘
就在李自成在北京城里胡闹的时候,外部的压力也来了。清军趁着明朝灭亡的机会南下进攻中原地区;而南明政权也在江南地区建立起来并开始反攻;再加上各地的地方武装也开始反抗大顺政权……总之就是四面楚歌!面对这种情况, 李自成本来应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对抗外敌, 但他却选择了继续内斗——比如派兵去攻打南明政权, 结果反而削弱了自己的实力. 同时, 由于长期征战和内部腐败等原因, 大顺军队的战斗力也大幅下降. 最终, 在清军和南明联军的夹击下, 李自成不得不放弃北京城逃往陕西. 然而此时已经为时已晚——他在逃亡途中被当地民团杀死(也有说是自杀). 就这样, 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以悲剧收场.
标签: 失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