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石岩前古木枯,下联怎么接?
哎呀,说到对联,这可是咱们中华文化的瑰宝啊!尤其是上联“山石岩前古木枯”,这七个字里头,山、石、岩、古、木、枯,全都是硬邦邦的字眼儿,简直就像是在描述一幅荒凉的山水画。你想想啊,山石堆叠的地方,连古树都枯萎了,这得多凄凉啊!所以呢,下联可不能太软绵绵的,得找个硬气点的来配它。
不过话说回来,对联这玩意儿吧,讲究的是平仄对仗、意境相合。上联已经这么硬了,下联要是再硬下去,那不就成了“石头碰石头”——两败俱伤了吗?所以啊,咱们得找个既能接得住上联的硬气劲儿,又能在意境上有点变化的词儿。比如说“此地有泉清且洌”怎么样?你看啊,前面是枯树荒山,突然冒出个清泉来,这不就是“枯木逢春”的感觉嘛!
对联里的学问大着呢!
其实吧,对联这东西可不是随便写写的。它讲究的是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对、平仄相拗、节奏相应、内容相关。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像在念绕口令?不过呢,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讲究,才让对联显得特别有味道。你想啊,短短几个字里头要包含这么多信息量,还得让人读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想起来顺心,这不是一般人能干得了的事儿。
就拿咱们这个上联来说吧:“山石岩前古木枯”。你看啊:山对石、岩对古、木对枯;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平仄也是一一对应的。这么一来呢,整幅对联读起来就特别有节奏感。而且呢,这些字眼儿还都带着点儿沧桑感——山石是硬的吧?古木是老的吧?枯是没生气的吧?所以呢,下联也得找个能接得住这种沧桑感的词儿才行。
下联该怎么写才好呢?
哎呀妈呀!说到下联该怎么写这个问题啊……真是让人头疼得不行!你想啊:上联已经把荒凉的山景描写得淋漓尽致了;要是下联再来个什么“风萧萧兮易水寒”之类的……那不就成了悲情戏了吗?不行不行!咱们得换个思路——既然上联已经够悲的了;那下联就来点儿积极向上的呗!比如说:“此处无花春亦在”怎么样?你看啊:前面是枯树荒山;突然冒出个春天来……这不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嘛!多好啊!既接住了上联的沧桑感;又给整幅对联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希望……简直完美!不过话说回来哈……这种事情吧……还真不是一般人能想得到的……所以说啊……写对联这事儿……真不是闹着玩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