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与即位
晋武帝司马炎,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生于曹魏黄初二年(221年)。他是晋宣帝司马懿的孙子,晋景帝司马师的侄子,晋文帝司马昭的长子。司马炎自幼聪颖过人,深得父亲司马昭的喜爱。在曹魏末年,司马氏家族逐渐掌握了朝廷大权。司马昭去世后,司马炎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和权力。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建立了晋朝,史称西晋,定都洛阳。
统一中国
晋武帝即位后,面临着三国鼎立的局面。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和扩大疆域。首先,他推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豪强的势力。其次,他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屯田制和均田制,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军事上,晋武帝采取了“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咸宁五年(279年)至太康元年(280年)间,他发动了对东吴的战争。经过一系列战役,最终灭掉了东吴政权,结束了长达近百年的分裂局面,实现了中国的再次统一。
晚年与衰落
在统一中国后的一段时间里,晋武帝享受了一段相对和平与繁荣的时期。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权力的稳固,他的统治逐渐变得昏庸和奢侈起来。晚年的晋武帝沉迷于享乐和宴饮之中无法自拔;同时他在选官用人方面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重用外戚杨骏等人导致朝政腐败不堪;再加上他对宗室诸王的放纵使得地方割据势力日益膨胀起来……这些因素都为日后“八王之乱”埋下了祸根……最终在他死后不久便爆发了这场持续十六年之久的大动乱……西晋王朝也因此迅速走向了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