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有必要看吗 读24史的人可怕吗

星光点点

历史是面镜子,但别指望它帮你找钥匙

哎呀,说到《二十四史》,这可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话题。你说它重要吧,确实,毕竟这是中国历史的“百科全书”,从夏商周到明朝末年,几乎所有的大事小事都记录在案。但你说它有用吧,嘿嘿,还真不一定。你看啊,现在咱们生活节奏这么快,谁还有空去翻那些古文?再说了,就算你把《二十四史》从头到尾读一遍,也不一定能找到你家钥匙丢哪儿了。

二十四史有必要看吗 读24史的人可怕吗

不过话说回来,历史这东西吧,就像一面镜子。你照照镜子能看见自己长啥样,但镜子可不会告诉你明天穿啥衣服好看。同理,《二十四史》能告诉你过去发生了啥事,但别指望它能预测未来。比如你读完《三国志》可能会觉得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但你学他去摆空城计?那可能连城门都出不去就被抓了。

古人写书像发朋友圈,全是“精修图”

你知道吗?古人写历史就跟咱们现在发朋友圈似的,都是经过“精修”的。你想啊,那些史官们写书的时候,难免会带上点个人情感和政治立场。比如《史记》里的项羽和刘邦的故事吧,司马迁明显更喜欢项羽那种豪气干云的性格,所以写得特别有英雄气概;而刘邦呢?虽然最后当了皇帝吧,但在书里总显得有点小家子气。所以你看啊,读《二十四史》的时候可不能全信书上写的那些事儿。

再举个例子吧!明朝的《明史》里头就有不少“春秋笔法”的味道。比如写到某个皇帝的时候吧:“勤政爱民”、“英明神武”——这八成是夸他的;要是写着“昏庸无道”、“荒淫无度”——那肯定不是什么好皇帝呗!所以啊,读历史的时候得学会自己分辨真假虚实。不然的话呢?你可能就会被古人的“精修图”给骗了!

看历史不是为了当预言家

最后咱得说句大实话:看《二十四史》真不是为了当预言家的!你想啊:要是光靠读几本古书就能预测未来——那巴菲特岂不是该去研究《资治通鉴》而不是看K线图了?其实呢:看历史的真正意义在于——它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在和思考未来!就像咱们常说的:“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嘛!通过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和它们的因果关系——我们才能更清楚地认识到当下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这样呢?我们就能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和选择啦!

当然了——如果你只是想找点乐子或者打发时间的话——那随便翻翻也无妨嘛!毕竟嘛:历史故事里头还是有不少有趣的情节和人物滴!比如曹操、诸葛亮这些人物形象就特别鲜明生动;还有那些宫廷斗争、战争策略啥的也挺有意思的……总之呢:看《二十四史》这事吧——既不能太当真也不能太不当回事儿;关键是要学会从中汲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才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