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一个“怼人”高手
晏子,这位春秋时期的齐国大夫,可是个不折不扣的“怼人”高手。他不仅口才了得,还特别擅长在言语中给人下套。孔子呢,虽然也是个能言善辩的主儿,但在晏子面前,似乎总是差那么点意思。晏子瞧不上孔子,可能就是因为孔子在他眼里,就像是个“新手村”的玩家,还没练到满级呢。
晏子这个人,平时看起来温文尔雅,但一旦开口怼人,那可真是刀刀见血。他不仅怼得孔子哑口无言,还经常在公开场合让孔子下不来台。比如有一次,孔子在齐国讲学,晏子就在旁边冷嘲热讽:“哟,这不是孔夫子吗?怎么跑到我们齐国来卖弄学问了?”孔子一听这话,脸上顿时挂不住了。可晏子呢?他还在继续:“你那些大道理啊,还是留着自己用吧!我们齐国人可不吃这一套!”
孔子的“理想主义”与晏子的“现实主义”
要说晏子为什么瞧不上孔子,还得从两人的性格和处世态度说起。孔子是个理想主义者,整天想着怎么推行他的仁政、礼治。而晏子呢?他是个现实主义者,更注重实际效果和眼前利益。两人就像是一个活在天上、一个踩在地上,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
孔子总想着通过教育来改变社会、通过礼仪来规范人心。可晏子觉得这简直是天方夜谭!他觉得社会就是个复杂的大染缸,光靠说教和礼仪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所以他对孔子的那些“高大上”的理论根本不感冒。在他看来,孔子的理想主义不过是一厢情愿的空想罢了!
有一次齐景公问晏子:“你觉得孔夫子的学说怎么样?”晏子直接回答:“陛下啊!孔夫子的学说听起来倒是挺好听的!但要是真按他说的去做啊……那咱们齐国非得乱套不可!您想想看啊!要是人人都讲仁义道德、都守规矩礼仪……那咱们这些当官的还怎么混啊?老百姓还不得天天找我们麻烦啊?”齐景公听了哈哈大笑:“说得对!说得对!还是你看得透彻!”
晏子的“实用主义”与孔子的“道德至上”
除了性格和处世态度的差异外;两人在价值观上也有很大的分歧;晏子是个典型的实用主义者;凡事讲究实际效果;而孔子则是个道德至上的人;凡事都要讲个仁义礼智信;这种价值观上的冲突;也让两人很难尿到一个壶里去;在晏子看来;孔子的道德至上论简直就是给自己找麻烦;而在孔子看来;晏子的实用主义则是对道德的亵渎;有一次两人又因为一个问题吵了起来;晏子说:“你整天仁义道德挂在嘴边有什么用?能当饭吃吗?能当钱花吗?能解决问题吗?不能吧!所以啊!还是得讲究实际效果才行!不然就是纸上谈兵、空谈误国!”而孔子则反驳道:“你这种实用主义思想太危险了!要是人人都只顾眼前利益、不讲道德操守……那社会还不得乱套啊?!所以我们必须坚持道德至上原则才行!不然就是本末倒置、舍本逐末!”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只能不欢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