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的父亲:一个低调的公务员
包拯的父亲,名叫包令仪,是个典型的北宋公务员。他不像儿子那样名声在外,但也是个踏实肯干的好干部。包令仪年轻时考中了进士,这在当时可是件大事,相当于现在考上清华北大还拿了全额奖学金。不过,包令仪并没有因此飘飘然,他选择了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他在地方上做官,勤勤恳恳,从不搞什么花里胡哨的东西。老百姓对他的评价是:“这个官儿不错,不贪不占,就是有点儿闷。”
包令仪的闷不是因为性格内向,而是因为他实在太专注于工作了。他每天早出晚归,处理公务,回到家也是捧着书本研究政策法规。他的妻子有时候都忍不住抱怨:“你这么拼,儿子都快不认识你了!”不过,包令仪倒是不以为然,他觉得只要能为百姓做点实事,自己辛苦点也无所谓。这种敬业精神后来也传给了儿子包拯,难怪包拯后来能成为一代清官。
包拯的父亲:一个严厉的教育者
别看包令仪在工作上低调,但在教育儿子这件事上可一点都不含糊。他对包拯的要求非常严格,从小就给儿子灌输“清正廉明”的观念。有一次,小包拯偷偷拿了邻居家的一块糖吃,被包令仪发现了。这下可不得了,包令仪不仅让儿子把糖还回去,还罚他在院子里站了一整天。从那以后,小包拯再也不敢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了。
除了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包令仪还特别注重培养儿子的学识和品德。他给包拯请了最好的老师教他读书写字、诗词歌赋;还经常带他去乡下走访民情、了解百姓疾苦。可以说,在教育方面,包令仪是下了血本的。当然啦!这些投资后来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他的儿子成了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包青天”!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严父出孝子”吧!
包拯的父亲:一个默默支持的好爸爸
虽然对儿子要求严格、教育方式也有些严厉;但在关键时刻;包令仪却是个非常支持儿子的好爸爸!比如当年轻的包拯决定辞去京城的高官职位、回到地方上为百姓做实事时;很多人都觉得他疯了——放着好好的京官不当、非要跑到穷乡僻壤去吃苦受累?但作为父亲;包令仪却二话不说就支持了儿子的决定!他说:“只要你觉得对的事就去做吧!家里有我呢!”这种无条件的支持给了年轻的包拯很大的勇气和信心;也让他在后来的仕途上走得更稳更远!
还有一次;有人诬告年轻的包拯贪污受贿;差点儿把他抓进大牢!这时候又是老父亲站了出来——他四处奔走为儿子洗清冤屈;甚至还亲自去找当时的宰相陈情说理!最终在父亲的努力下;真相大白于天下;小包子也得以沉冤得雪!可以说没有老包子这个坚强的后盾;就没有后来那个铁面无私的“青天大老爷”啊!所以说啊——父爱如山这句话真不是盖的!有时候父母看似严厉的外表下其实藏着一颗柔软的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