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的“义气”与诸葛瑾的“无害”
关羽,这位三国时期的“红脸大汉”,以义气著称,几乎是“义”字的代言人。他的义气不仅体现在对刘备的忠心耿耿,还体现在他对朋友的信任和尊重上。诸葛瑾,作为诸葛亮的哥哥,虽然也是个聪明人,但在关羽眼里,他不过是个“无害的书生”。关羽大概觉得,扣下诸葛瑾做人质,不仅显得自己小气,还可能坏了江湖规矩。再说了,诸葛瑾那副文弱书生的样子,扣下来也没啥用,还不如放他回去,显得自己大气。
关羽的自信与诸葛瑾的“软实力”
关羽是个自信满满的人,他对自己的武力和智谋都有极高的评价。在他看来,诸葛瑾虽然有个聪明的弟弟诸葛亮,但自己也不差。扣下诸葛瑾做人质?那岂不是显得自己怕了诸葛亮?关羽可不想被人说成是“怕了书生”的武将。再说了,诸葛瑾虽然看起来没什么威胁,但他那张能说会道的嘴可不简单。万一扣下来后,诸葛瑾天天在耳边唠叨什么“仁义道德”、“天下大势”,关羽怕是会被烦得头疼。所以,放他回去反而是个明智的选择。
关羽的“面子工程”与诸葛瑾的“外交手腕”
关羽是个非常注重面子的人,他的每一次行动几乎都是在为自己“加分”。扣下诸葛瑾做人质?那岂不是显得自己不够大气?关羽可不想被人说成是“小心眼儿”的人。再说了,诸葛瑾作为东吴的外交使者,扣下他不仅会影响两国的关系,还可能引发不必要的麻烦。关羽虽然自信满满,但他也不傻。放走诸葛瑾不仅能显示自己的大度,还能为将来可能的合作留条后路。毕竟,江湖上讲究的是“多个朋友多条路”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