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的“毒舌”日常
魏征,这位唐朝的著名谏臣,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有名的“毒舌”之一。他的进谏方式,简单来说就是:不怕死、不怕得罪人、更不怕皇帝生气。每次上朝,他都像准备了一场脱口秀,台词犀利、观点鲜明,句句戳中要害。唐太宗李世民虽然是个明君,但也经常被魏征怼得哑口无言,甚至有时候气得想把这位“毒舌”大臣给砍了。
有一次,唐太宗在宫里养了一只鹞鹰,没事就拿出来显摆一下。结果有一天,魏征来了。唐太宗怕被他批评玩物丧志,赶紧把鹞鹰藏在袖子里。魏征假装没看见,开始滔滔不绝地进谏,讲了半天国家大事。等他走了,唐太宗一摸袖子——鹞鹰已经被闷死了!这事儿后来成了宫里的笑谈:魏征不仅嘴上不饶人,连袖子里的鸟儿都怕他!
唐太宗的“忍者”修炼
别看唐太宗是皇帝,面对魏征的时候,他也得修炼出一身“忍者”的本事。魏征的进谏可不是温柔的劝告,而是直戳痛处的批评。唐太宗有时候气得直跺脚,恨不得立刻下令把魏征拖出去斩了。但每次冷静下来后,他又不得不承认:魏征说得对!于是这位皇帝只好一边咬牙切齿地忍着怒火,一边点头称是。
有一次,唐太宗实在忍不住了,气冲冲地跑去找皇后长孙氏诉苦:“我一定要杀了那个乡巴佬!”皇后一听这话就知道他又被魏征怼了。她二话不说换上朝服跪下祝贺:“陛下有如此忠臣,是国家的福气啊!”唐太宗一听这话也冷静了:对啊,人家是为国家好嘛!于是他又默默地把砍头的念头压了回去。可以说,唐太宗能成为一代明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有颗强大的心脏和超强的忍耐力——这都是被魏征练出来的!
君臣之间的“相爱相杀”
虽然魏征经常让唐太宗下不来台,但这对君臣的关系其实非常微妙:他们既是上下级关系、又是朋友关系;既是互相尊重、又是互相挑战;既是合作无间、又是相爱相杀。魏征去世后,唐太宗非常伤心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如今魏征去世了,朕失去了一面镜子啊!”这句话后来成了千古名言,足以说明唐太宗对魏征的重视和怀念。
不过,别看他们关系这么好,该怼的时候一点都没少怼。有一次,有人向唐太宗告状说魏征结党营私,建议严查严办。结果你猜怎么着?唐太宗不但没查,反而把告状的人臭骂了一顿:“你们这是在挑拨离间朕和忠臣的关系!”你看,这就是这对君臣的默契——你尽管怼我,我绝不怀疑你的忠诚;你尽管进谏,我绝不打击报复你。这种信任和包容,在古代帝王中可是非常罕见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