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聪明反被聪明误
说到《三国演义》里昏庸的人,第一个跳出来的名字肯定是曹操。这位仁兄可是个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例子。你说他聪明吧,确实聪明,能文能武,还会写诗,简直是三国时期的文艺青年。但你说他昏庸吧,他也真昏庸,尤其是在处理一些关键问题上,总是犯糊涂。
比如赤壁之战,曹操带着八十万大军南下,结果被周瑜和诸葛亮联手耍得团团转。你说你打仗就打仗吧,干嘛还要喝酒吟诗?结果喝多了脑子不清醒,中了周瑜的火攻计策。那一仗打得那叫一个惨啊,八十万大军灰飞烟灭,曹操自己也差点儿交代在那儿。这还不算完,后来他还因为多疑杀了华佗,结果自己头疼病发作时没人能治。这不是昏庸是什么?
刘备:仁义过头反成累赘
接下来咱们聊聊刘备。这位仁兄可是个典型的“仁义过头反成累赘”的代表。刘备的仁义是出了名的,走到哪儿都带着一群兄弟,见谁都喊“贤弟”、“贤侄”的。可问题是,仁义归仁义,你也不能因为仁义就把自己的脑袋搭进去啊!
比如长坂坡之战时,刘备为了救百姓跑得比兔子还快,结果把自己的老婆孩子都给丢了。要不是赵云拼死相救,估计刘备就得变成光棍司令了。还有后来在白帝城托孤时,明明自己已经病得不行了,还非要把诸葛亮叫来托孤。结果呢?诸葛亮为了完成他的遗愿累得半死不活不说,还把自己也给搭进去了。这不是昏庸是什么?
孙权:优柔寡断错失良机
最后咱们再来看看孙权。这位仁兄可是个典型的“优柔寡断错失良机”的代表。孙权在江东当老大当得挺稳当的吧?可问题是稳当归稳当,你也不能因为稳当就啥事都不干啊!孙权最大的问题就是太优柔寡断了。
比如赤壁之战后明明有机会一举拿下荆州和益州的嘛!可他偏偏犹豫不决拖拖拉拉的等到刘备坐大了他才反应过来自己错过了最佳时机这时候再想动手已经晚了这不就是昏庸吗?还有后来在处理内部问题上也是优柔寡断该杀的不杀该用的不用搞得江东内部矛盾重重最后连自己的儿子都被废了这不是昏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