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聪明反被聪明误
说到《三国演义》里昏庸的人,很多人可能会想到曹操。别看他是个大军事家、政治家,有时候他的决策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他那著名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豪言壮语,听起来霸气侧漏,但实际上这哥们儿有时候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有一次,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明明知道东吴和蜀汉联合起来对付他,他还非要搞什么“铁索连船”,结果被周瑜一把火烧得灰头土脸。你说你曹操,打仗就打仗呗,非得搞这些花里胡哨的战术,结果把自己给坑了。还有那次他杀吕伯奢一家的事儿,明明是自己多疑惹的祸,结果还怪别人“宁教我负天下人”。这操作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刘备:仁义过头反成昏庸
再来说说刘备吧。这位仁义之君在《三国演义》里可是个正面人物,但有时候他的仁义也让人觉得有点昏庸。比如他为了救徐州牧陶谦,不惜把自己的军队都搭进去,结果差点把自己给搭进去。还有那次他为了报关羽的仇,不顾诸葛亮的劝阻非要伐吴,结果被陆逊一把火烧得连渣都不剩。
刘备的仁义是好事儿,但有时候也让人觉得他有点太感情用事了。你说你刘备,明明是个聪明人,怎么一遇到感情问题就变得这么昏庸呢?不过话说回来,正是这种仁义让他在乱世中赢得了不少人心,所以也不能说他完全昏庸吧。只能说他的昏庸是那种“仁义过头”的昏庸。
孙权:犹豫不决错失良机
最后咱们来聊聊孙权。这位东吴的大老板在《三国演义》里可是个老狐狸级别的人物,但他也有昏庸的时候。最典型的就是他在赤壁之战后的一系列操作了。明明有机会一举拿下荆州和蜀汉的地盘儿,结果他总是犹豫不决、瞻前顾后,最后让刘备和诸葛亮捡了个大便宜。
孙权的昏庸主要体现在他的犹豫不决上。你说你孙权啊孙权,打仗的时候你不果断点儿怎么行呢?每次都是等别人把事儿办完了你才反应过来“哎呀我好像错过了什么”。这种操作真是让人看得着急上火啊!不过话说回来,孙权虽然有时候昏庸了点儿,但他能在乱世中稳坐东吴这么多年也是不容易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