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明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雨打芭蕉

朱元璋的“小目标”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这位从农民起义中走出来的大佬,心里有个“小目标”:建立一个稳定的国家。于是,他开始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首先,他废除了宰相制度,直接把权力抓在自己手里。这样一来,皇帝就成了国家的“CEO”,大事小事都得亲自过问。接着,他设立了内阁制度,让一群聪明的大臣帮他出谋划策。虽然内阁成员没有实权,但他们的话有时候比皇帝还管用。朱元璋的这些改革,让明朝的政治制度变得更加集中和高效。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明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朱棣的“大动作”

朱元璋的儿子朱棣(也就是明成祖)继位后,觉得老爸的制度还不够完美。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大动作”。首先,他把首都从南京搬到了北京,理由是北京离他的老家近,方便他管理国家。接着,他加强了锦衣卫和东厂的力量,这两个机构就像是明朝的“FBI”和“CIA”,专门负责监视官员和百姓的一举一动。朱棣还设立了内阁大学士制度,让内阁成员有了更多的实权。这样一来,内阁大学士就成了皇帝的得力助手,大事小事都能帮着处理。朱棣的这些改革,让明朝的政治制度变得更加复杂和严密。

嘉靖皇帝的“懒人模式”

到了嘉靖皇帝的时候,这位老兄可不像他的祖先们那么勤奋。他觉得每天处理朝政太累了,于是开启了“懒人模式”。首先,他把朝政交给内阁处理,自己则躲在后宫炼丹修仙。这样一来,内阁就成了实际上的“政府”,大事小事都由他们说了算。接着,嘉靖皇帝还设立了六部制度(吏、户、礼、兵、刑、工)来分担内阁的工作量。这样一来六部就成了国家的“职能部门”各自负责不同的领域工作起来更加专业高效嘉靖皇帝的这些改革虽然让他自己轻松了不少但也为后来的政治腐败埋下了隐患毕竟权力一旦集中就容易滋生腐败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