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海防塞防之争 海防与塞防之争的实质

夜阑人静

海防还是塞防?这是个问题

清朝晚期,朝廷里头有个大问题,就是海防和塞防到底哪个更重要。这事儿吧,就像是你妈问你:“你是想吃火锅还是烤肉?”你心里头纠结得不行,但最后还是得选一个。海防呢,就是守着海边,防止那些洋鬼子从海上打过来;塞防呢,就是守着边疆,防止那些游牧民族从陆地上来捣乱。清朝那时候,海上有英国、法国这些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虎视眈眈,陆地上又有俄国这个大块头在北边儿晃悠。朝廷里头的官员们就开始争论了:咱们到底是该把钱花在海上呢,还是花在陆地上呢?

清朝海防塞防之争 海防与塞防之争的实质

李鸿章的“海防派”

李鸿章这个人吧,算是清朝晚期的一个大能人。他觉得啊,海上的威胁更大,毕竟那些洋鬼子船坚炮利,要是让他们从海上打进来,那可就麻烦大了。所以他就主张加强海防,建海军、修炮台、买军舰。李鸿章的想法挺有道理的,毕竟那时候英国、法国这些国家已经在海上称霸了嘛。但是呢,他的想法也有点儿“偏科”——他把大部分的钱都投在了海上,结果陆地上的防御就有点儿薄弱了。这就像是你把钱都花在了买手机上,结果家里的门锁坏了都没钱修。

左宗棠的“塞防派”

左宗棠呢,和李鸿章正好相反。他觉得啊,陆地上的威胁更大,尤其是俄国这个大块头在北边儿虎视眈眈的。所以他主张加强塞防,守住边疆。左宗棠这个人吧,打仗有一套,他带着兵把新疆给收复了回来——这事儿在当时可是个大新闻!但是呢,他的想法也有点儿“偏科”——他把大部分的钱都投在了陆地上,结果海上的防御就有点儿薄弱了。这就像是你把钱都花在了买房子上,结果家里的电视坏了都没钱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