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 古代文人追求的三种境界

星光点点

古代文人的“精神零食”

古代文人,尤其是那些整天泡在书房里的家伙,他们的精神追求可真是五花八门。首先,他们特别喜欢“吃”书,不是真的吃,而是读书读得比现代人刷手机还勤快。你以为他们在书房里是在思考人生?其实他们可能只是在琢磨怎么把《论语》背得更溜,或者怎么在《诗经》里找到点灵感写情诗。这些文人啊,读书对他们来说就像现代人吃零食一样,一天不吃就觉得浑身不自在。

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 古代文人追求的三种境界

而且,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还体现在他们对“雅”的执着上。什么叫“雅”呢?简单来说就是装得很有文化的样子。比如,他们会花大把时间研究怎么泡茶才能泡出“雅”味儿来,或者怎么弹琴才能弹出“雅”音来。你可能会问:“这有什么用?”嘿嘿,对他们来说,这可是社交必备技能!你想啊,要是你在古代文人圈子里混,连个茶都不会泡、琴都不会弹,那还怎么跟人家谈诗词歌赋呢?所以啊,这些文人为了追求“雅”,可是没少下功夫。

古代文人的“精神旅行”

除了读书和装“雅”,古代文人还有一个特别的精神追求——旅行。不过呢,他们的旅行可不是像我们现代人那样背着包到处跑景点打卡。他们的旅行更像是一种“精神旅行”。比如,他们会跑到深山老林里去隐居一段时间,美其名曰“修身养性”。其实啊,说白了就是想找个清静的地方继续读书、写诗、发呆。你可能会觉得:“这不就是宅吗?”没错!只不过人家宅得比较有文化罢了。

还有些文人喜欢跑到名山大川去游历一番,美其名曰“寻找灵感”。其实啊,他们就是想找个风景好的地方写写诗、画画画、喝喝茶。你可能会问:“这有什么特别的?”嘿嘿,特别之处就在于他们能把这种普通的旅行包装得特别高大上!比如李白就经常跑到庐山去写诗:“日照香炉生紫烟……”你看人家这诗写的,多有画面感!所以啊,古代文人的这种“精神旅行”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自我陶醉和自我满足。

古代文人的“精神寄托”

最后呢,咱们再来说说古代文人的精神寄托吧!对于这些整天泡在书房里的家伙来说啊, 他们的精神寄托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理想, 一个是美人! 先说理想吧, 这些文人大多都有一颗济世安民的心, 总想着自己能像诸葛亮那样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可是现实往往很骨感, 大多数时候他们只能在家里写写文章、发发牢骚! 所以啊, 理想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一种精神安慰剂, 让他们在现实中受挫时还能有个念想!

再说美人吧, 这些文人可都是情种! 他们对美人那叫一个痴迷! 什么"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啦,"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啦……总之就是各种花式表白! 不过呢, 他们的这种痴迷更多是一种精神寄托! 你想啊, 要是他们在现实中找不到理想中的美人怎么办?那就只能靠想象了呗!所以啊,很多古诗词里描写的美人其实都是他们想象出来的完美形象!比如苏轼就曾经写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你看人家这想象力多丰富!所以说啊,美人对于古代文人来说也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