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松:一个“嘴强王者”的诞生
张松,字子乔,益州别驾。别看他个子矮小,长相也不出众,但他的嘴上功夫可是了得。《三国演义》里说他“面有短须,身不满五尺”,活脱脱一个“矮大紧”。但这位仁兄的才华可不是盖的,尤其是他的记忆力,简直是“人肉硬盘”。据说他能把《孟德新书》一字不漏地背下来,还能倒背如流。这本事要是放在今天,估计能去参加《最强大脑》了。
不过,张松最出名的还是他的“嘴炮”技能。他去见曹操的时候,曹操本来对他爱答不理的,结果张松一顿猛喷,把曹操气得七窍生烟。曹操心想:“这小子怎么这么能说?”结果张松不仅没被砍头,还成功地把《孟德新书》给偷了回来。这操作简直是“嘴强王者”的巅峰表现!
法正:从“打工人”到“老板心腹”
法正,字孝直,原本是刘璋的手下。但他可不是那种安分守己的“打工人”,而是一个有野心、有抱负的“职场精英”。刘璋虽然对他不错,但法正总觉得自己的才华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于是乎,他开始寻找新的“老板”——刘备。
法正投奔刘备后,立刻展现出了他的才华。他不仅帮刘备拿下了益州,还在后来的汉中之战中立下了大功。刘备对他非常器重,甚至把他当成自己的心腹。法正也不负众望,成了刘备身边最重要的谋士之一。可以说,法正从一个小小的“打工人”变成了刘备集团的“核心高管”。
不过,法正也有点小毛病——他有点记仇。据说他对那些曾经得罪过他的人毫不留情地报复回去。但这并不影响他在刘备心中的地位,毕竟在那个乱世里,有能力的人总是有点个性的嘛!
孟达:一个“墙头草”的成长史
孟达,字子度(或子敬),原本是刘璋的手下,后来投奔了刘备,再后来又投降了曹魏,最后又被司马懿干掉了……这位仁兄的人生经历简直可以写成一部《墙头草成长史》了! 孟达最早跟着刘璋混饭吃,后来觉得刘璋不行,就跑去投奔了刘备;再后来又觉得刘备不行,就跑去投奔了曹丕;最后又想反叛曹魏……结果被司马懿给收拾了! 这操作简直让人目瞪口呆! 难怪有人说他是"三姓家奴"呢! 不过话说回来,孟达也不是完全没有本事——至少他在军事上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可惜啊可惜,这位仁兄太爱折腾了,最后把自己给折腾没了! 要是他能安分一点儿……算了算了,历史没有如果! 只能说:做人呐,还是要厚道一点儿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