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的“吕”是谁?
说到《吕氏春秋》,首先得搞清楚这书的“吕”是谁。别急,不是你家隔壁卖卤味的吕大爷,也不是你小学同学吕小明。这个“吕”指的是战国时期的吕不韦,一个在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你可能听过他,毕竟他可是秦始皇的老爸(呃,准确说是秦始皇他妈的老爸)。不过别误会,他不是真的老爸,而是通过一些“特殊手段”帮助秦始皇他爹上位的。所以,你可以想象,这位吕不韦可不是一般人,他不仅有钱有势,还特别有头脑。
吕不韦为什么要写《吕氏春秋》?
那么问题来了,这位有钱有势的吕不韦为什么要写《吕氏春秋》呢?其实吧,这书不是他自己写的,而是他召集了一群文人墨客一起搞出来的。为啥呢?因为他想证明自己不仅是个商人、政治家,还是个文化人!你想啊,那时候的贵族们都在比谁的文化水平高,谁的书多。吕不韦虽然有钱有势,但总觉得少了点文化气息。于是他就想:“我得搞点大动作!”于是乎,他就召集了一群文人,让他们编写一本集各家思想于一体的书——这就是《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到底讲了啥?
好了,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书的作者是吕不韦和他的一群文人朋友。那么这本书到底讲了啥呢?简单来说,这本书就是一部大杂烩!里面包含了儒、道、法、墨等各种思想流派的观点。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本古代的“百科全书”——什么都有一点儿。比如你想了解儒家怎么看待君主制?翻开书看看;你想知道道家怎么看待自然?继续翻;甚至你想知道墨家怎么看待兼爱非攻?也都在里面!总之就是一锅炖得挺香的“思想大杂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