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门立雪的由来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听起来像是一个人在门口站了很久,结果被雪埋了的故事。其实,这个成语的典故远比这有趣得多。故事的主角是北宋时期的两位大儒——程颢和程颐兄弟俩。这哥俩不仅学问大,而且对学生要求也特别严格。有一天,一个叫杨时的学生,为了向程颐请教问题,竟然在大雪天里站在程家门口等了很久。等到程颐终于开门的时候,杨时已经变成了一个“雪人”。这个故事后来就成了“程门立雪”的典故,用来形容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虔诚。
杨时的“雪人”造型
说到杨时在大雪天里等老师开门,这画面感简直不要太强!想象一下,一个大冬天,北风呼呼地吹,雪花纷纷扬扬地下。杨时穿着厚厚的棉袄,站在程家门口,一动不动地等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的头发上、肩膀上、甚至眉毛上都积满了雪。等到程颐终于想起门外还有个学生的时候,打开门一看,哎呀妈呀!门口站着一个活生生的“雪人”!这场景要是拍成电影,估计能拿个最佳视觉效果奖。不过话说回来,杨时这股子执着劲儿也真是让人佩服。为了求学,连冻成冰棍都不怕!
现代版的“程门立雪”
虽然现在我们不用再像杨时那样在大雪天里等老师开门了(毕竟现在有手机、有微信、有各种通讯工具),但是“程门立雪”的精神在现代社会依然很有意义。比如说,现在很多学生为了考研、考公务员、考各种证书,也是拼了命地学习。有的同学甚至熬夜到凌晨两三点还在看书做题;有的同学为了听一场名师讲座不惜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还有的同学为了参加一个重要的面试提前好几天就开始准备……这些行为虽然不像古代那样需要站在大雪地里等老师开门那么夸张(毕竟现在有暖气、有空调),但是那份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成功的追求却是一样的。所以啊,“程门立雪”不仅仅是一个古老的成语故事了;它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一种对目标执着追求的精神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