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从“心学”到“心累”
王阳明,这位明朝的大思想家,他的“心学”理论听起来高大上,什么“知行合一”、“致良知”,仿佛一瞬间就能让人顿悟成圣。但实际上,王阳明自己也没少折腾。他年轻时考科举考了几次都没考上,后来好不容易中了进士,结果又被贬到贵州当个小官。这哥们儿一边在贵州的山沟沟里教书育人,一边还要琢磨怎么把自己的“心学”发扬光大。你说他累不累?
不过,王阳明可不是那种轻易认输的人。他在贵州的日子里,不仅教出了一批学生,还把自己的“心学”理论打磨得更加精炼。他的学生们后来遍布天下,甚至有些还成了朝廷的大官。这样一来,王阳明的名声也就慢慢传开了。虽然他自己没当上什么大官,但他的思想却影响了整个明朝的士大夫阶层。你说他是不是有点像那种幕后大佬?
王阳明的“心学”:听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王阳明的“心学”理论听起来很简单:只要你知道了什么是善恶,然后按照这个标准去做就行了。这就是所谓的“知行合一”。但问题是,知道什么是善恶容易,真正做到却很难。比如你明明知道熬夜对身体不好,但就是忍不住刷手机到半夜;你明明知道抽烟有害健康,但就是戒不掉。这种时候,你就会发现王阳明的理论其实挺扎心的。
而且,王阳明的“致良知”更是让人头疼。他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个“良知”,只要你能找到它并按照它去做事就行了。但问题是,这个“良知”到底在哪儿呢?是藏在你的心里还是脑子里?是像开关一样随时可以打开关闭吗?这些问题估计连王阳明自己都说不清楚。所以很多人学了半天“心学”,最后发现自己不仅没成圣人,反而变得更迷茫了。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王阳明的理论听起来有点玄乎其玄的意味在里面吧——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代宗师啊!毕竟人家可是能够在那个年代提出这么超前的思想来的人呢!而且最重要的是——人家最后还真的成功了呢!所以说啊——有时候我们看问题不能太死板啦!要灵活一点嘛!说不定哪天我们也能像王阳明那样突然顿悟了呢!(当然啦——这个概率可能比中彩票还要低就是了……)
王阳明:半个圣人还是全职哲学家?
说到这里啊——可能有人要问了:既然你把王阳明说得这么厉害——那他到底算不算是个圣人呢?其实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呢!因为圣人这个词本身就有点模糊不清嘛!你说孔子是圣人吧——但他也有犯错的时候;你说孟子是圣人吧——但他也有说错话的时候……所以啊——我觉得与其纠结于王阳明是不是圣人这个问题上——不如换个角度来看待他这个人比较好哦!
首先呢——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王阳明绝对是个超级厉害的哲学家啦!他的那些思想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效应(虽然也有不少人反对啦)而且直到今天还被很多人研究和讨论呢!其次呢——我们也可以说他是半个圣人啦!为什么说是半个呢?因为虽然他在思想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至少在他那个年代是这样)但是他并没有像孔子那样创立一个完整的学派体系出来(当然啦——这也可能是因为时代背景不同导致的差异啦)所以说他是半个圣人也不算过分哦!(当然啦——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哈……)
最后呢——我想说的是:无论我们怎么评价王阳明这个人吧——我们都不能否认他对中国哲学史做出的巨大贡献哦!他的那些思想不仅影响了当时的很多人(包括一些大官和学者)而且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我们呢!所以说啊——我们应该好好学习一下他的那些思想精髓才对嘛!(虽然可能会比较难懂就是了……)不过没关系啦——慢慢来嘛!反正我们有的是时间去研究这些东西嘛!(哈哈哈……)总之呢——希望大家都能从中学到点什么东西吧!毕竟知识就是力量嘛!(虽然有时候也会变成负担就是了……)好了好了不说了我要去学习去了拜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