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帝的“文”字可不是白叫的
说到魏文帝曹丕,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他那个“三曹”之一的文学家身份。没错,这位皇帝可是个实打实的文艺青年,不仅自己写诗写得溜,还特别喜欢和文人墨客们一起吟诗作对。你可能会问,一个皇帝怎么这么闲?其实啊,曹丕当皇帝的时候,国家大事也没少管,但他就是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搞文艺创作。据说他写的《典论·论文》可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开山之作,虽然现在看起来有点像学术论文,但在当时可是相当前卫的。
曹丕的文学才华可不是吹的,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写五言诗。比如那首《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读起来是不是很有画面感?而且他还特别喜欢用典故,常常在诗里引用历史故事或者神话传说,显得特别有文化底蕴。不过呢,有时候他也挺自恋的,动不动就在诗里夸自己多才多艺、英明神武。但谁让人家确实有才呢?自恋一点也无可厚非啦!
从太子到皇帝:一路“斗智斗勇”
别看曹丕现在是个文艺青年形象,其实他的人生经历可是相当跌宕起伏。作为曹操的长子,他从一开始就被寄予厚望。但问题是,曹操的儿子们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啊!尤其是他的弟弟曹植,那可是个天才诗人,才华横溢得让曹丕都不得不忌惮三分。所以呢,曹丕从小就知道自己必须比别人更努力、更聪明才能保住太子的位置。
不过呢,曹丕也不是吃素的。他不仅在文学上颇有建树,在政治上也表现得相当老练。曹操晚年的时候曾经犹豫过到底立谁为太子,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曹丕。为什么呢?因为曹丕不仅懂得如何讨好父亲(比如经常陪父亲打猎、喝酒),还特别会拉拢人心(比如和朝中大臣搞好关系)。最重要的是,他懂得隐忍和等待时机——这一点在他后来对付弟弟曹植的事情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虽然后来有人批评他对兄弟不够仁慈(尤其是对曹植的处理方式),但不得不说他在权谋方面确实有一套。
皇帝生涯:既要治国又要“装文艺”
终于当上皇帝了!按理说应该可以松口气了吧?可对于曹丕来说并没有那么简单——当了皇帝之后反而更忙了!首先呢得治理国家吧?虽然魏国在曹操时期已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毕竟曹操可是个军事天才)但作为一个新建立的国家还是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的——比如怎么巩固政权啊、怎么安抚那些不服气的诸侯啊、怎么处理和蜀汉、东吴的关系啊等等等等……总之每天都有一大堆文件等着批阅!
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曹丕依然没有放弃他的文艺事业——或者说正是因为当了皇帝所以更有条件去搞文艺创作了!毕竟皇帝嘛想干啥就干啥谁敢拦着?于是乎我们就能看到一个特别有趣的画面:白天坐在龙椅上处理政务晚上回到寝宫就开始写诗作赋;早上还在和大臣们讨论国家大事下午就跑到花园里赏花吟诗……这种“一边治国一边装文艺”的生活状态简直不要太爽!当然了也有人觉得他这样有点不务正业——毕竟你是个皇帝啊应该以天下为重才对嘛!但对于曹丕来说这可能就是最好的平衡方式了吧:既能满足自己对文学的热爱又能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