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杜之才李世民之命 李世民起居注原文

夜色如墨

房杜的奇妙组合

说到房玄龄和杜如晦,这俩哥们儿可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房玄龄,这名字听起来就有点“房”,不过他可不是盖房子的,他是盖江山的。杜如晦呢,名字里带个“晦”字,听起来有点阴森森的,但实际上他是个阳光大男孩,脑子转得比风车还快。这俩人凑一块儿,简直就是一对活宝。房玄龄负责策划,杜如晦负责执行,俩人配合得天衣无缝,比现在的双人舞还默契。

房杜之才李世民之命 李世民起居注原文

房玄龄是个老谋深算的主儿,他的脑袋里装满了各种奇思妙想。有一次,李世民问他:“老房啊,你说咱们怎么才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呢?”房玄龄摸了摸胡子,笑眯眯地说:“陛下,咱们可以搞个‘以工代赈’啊!让老百姓干活儿赚钱,既解决了就业问题,又搞了基础设施建设。”李世民一听,眼睛都亮了:“高!实在是高!”于是乎,大唐的基础设施建设搞得风生水起。

杜如晦呢,他的执行力可是杠杠的。有一次,李世民让他去搞定一个难缠的地方豪强。杜如晦二话不说就去了。到了那儿一看,嚯!这豪强家里养了一群恶犬,见人就咬。一般人看到这阵势早就吓跑了,可杜如晦不慌不忙地从怀里掏出一块肉干儿来。那群恶犬闻到香味儿立马围了上来。杜如晦趁机把肉干儿往远处一扔:“去吧!”恶犬们嗖嗖地追着肉干儿跑了。就这样轻轻松松地搞定了豪强一家子。李世民听说后哈哈大笑:“老杜啊老杜!你可真是个妙人!”

李世民的帝王之道

李世民这个人吧,说他是千古一帝一点都不夸张。他不仅打仗厉害,治理国家也是一把好手。他知道光靠自己一个人是玩不转这么大的国家的,所以特别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他对房玄龄和杜如晦那是相当信任,基本上是言听计从、百依百顺的那种程度。

有一次,李世民正在批阅奏章,突然看到一份关于税收改革的建议书,署名是"无名小卒"四个字。一般人看到这种东西估计就直接扔一边去了,可李世民不一样,他觉得这个"无名小卒"能写出这么有见地的文章来肯定不是一般人,于是立马派人去找这个"无名小卒"来面谈。结果一聊才知道,原来这个"无名小卒"就是个普通的基层官员,平时爱读书、爱思考问题而已!李世民二话不说就把他提拔成了财政大臣!这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做法在当时可是相当前卫的!

还有一次,李世民在朝会上突然问大臣们:"你们觉得朕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啊?"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敢说话了——毕竟拍马屁这种事还是得讲究个火候不是?就在大家都在琢磨着怎么回答的时候,一个小官突然站出来说:"陛下是个明君!"这话一出全场都惊呆了——这也太直白了吧!可没想到的是,李世民不但没生气反而哈哈大笑起来:"说得好!朕就是要当个明君!"然后当场就把这个小官提拔成了御史大夫!这种胸襟气度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啊!

三人的默契配合

要说这三个人在一起工作那可真是绝配:一个负责出主意、一个负责执行、一个负责拍板定案——简直就是一条龙服务啊!而且这三个人还特别有默契:有时候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对方的意思——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心有灵犀一点通吧?

有一次早朝的时候天下着大雨大家都没带伞怎么办呢?按理说这种情况应该先散会改日再议才对吧?可这三个人偏不:他们直接把龙椅搬到了殿外继续开会!大臣们一看这架势也都纷纷效仿:有的撑着奏章挡雨、有的用袖子遮头——场面一度十分滑稽但同时也说明了这三个人是多么敬业啊!

还有一次边境告急需要紧急调兵支援怎么办呢?按理说这种事情应该先开个紧急会议讨论一下再做决定才对吧?可这三个人偏不:他们直接在城楼上开起了军事会议!一边看着地图一边讨论战术部署——仿佛敌人就在眼前一样紧张刺激!最后果然大获全胜凯旋而归——这场战役也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之一!

总之这三个人在一起工作简直就是天作之合:既有智慧又有勇气;既有谋略又有胆识;既有远见卓识又有实干精神……难怪能把大唐治理得如此繁荣昌盛呢!所以说嘛,"房杜之才配得上李世民之命",这句话还真不是吹牛皮的哦~

标签: 房杜之才 李世民之命